[轉接介面] 老舊IDE裝置的出路: IDE轉USB 2.0 或是 IDE轉SATA
IDE介面的裝置,一般說來大都是些舊式的IDE硬碟,或是IDE光碟機.
在流行SATA介面之後,主機板內的SATA介面變多了,IDE埠也大都只留下一個.
而且IDE介面的裝置反而開始變貴且不好買,
所以,那些老舊的IDE介面裝置,就開始慢慢退場了.
過去花不少錢買下的,正處於逐漸凋零的IDE裝置,也算是我們的老戰友了,
現在靠著再購買一個便宜的轉接介面卡,也算是可以繼續撐一下場面.
(1) IDE 轉 USB 2.0
我很早以前就開始用IDE轉USB2.0界面了,
只要有這個轉換介面裝置,
可以直接將IDE的硬碟或是IDE光碟機,直接換成USB 2.0介面,
然後就可以當作是外接裝置一樣,隨插即用,相當方便!
因為我很少使用到IDE光碟機的緣故,所以自從買了這個裝置之後,光碟機就被我拆離機殼外,
等到想用光碟的時候,才會用把它換成USB 2.0,直接插拔使用!
不過,IDE硬碟變成USB 2.0介面之後,有個很大的缺點,
就是資料的傳送速度大降,原本該老舊硬碟(80G)讀寫速度都在45~50MB/sec,
改成 USB 2.0之後,速度就硬是被降到30MB/sec,
資料一多,檔案傳輸起來就變的非常耗費時間...
(2) SATA 轉 USB 2.0
更別說現在出的中新SATA硬碟了,讀寫速度都在60~110MB/sec,
而且新硬碟容量更大,動不動就是500G或是1T,1.5T以上的,
假如硬要把這些SATA介面硬碟也換成USB 2.0的話,
一大堆資料傳送起來,可是會等到吐血的...
所以,SATA硬碟還是乖乖的用SATA或是 eSATA介面去傳輸資料吧!
(3) IDE 轉 SATA (SATA轉IDE)
我最近無聊又買了一個 IDE轉SATA的介面卡(現在市面上大都是兼可SATA轉IDE兩用的了),
準備給兩個老舊的IDE硬碟使用看看.
使用後發現,
優點是轉換效率還不錯,原有的舊硬碟的傳輸效能大都可以發揮出來.
缺點是SATA雖然號稱有熱插拔的功能,不過挺難用的.需要一堆軟硬體設定正確狀況下才能配合.
而且直接對主機板熱插拔,還是有點不安的感覺.
建議若是買了這種轉換介面,就把該裝置當作是固定裝置,不要像USB一樣隨便拔來插去的了.
至於SATA轉IDE,
除非還有老舊到沒SATA介面的主機板,不然以後可能都很難用到這個功能了吧!
PS.
目前 (IDE,SATA)轉(USB2.0)介面裝置 約在500元上下.(有附電源裝置).(若是兼可轉成 eSATA介面似乎就很貴了.)
而 (IDE轉SATA),(SATA轉IDE) 兩用介面裝置 約在 300元以內.(未附電源裝置,得接機殼內的4pin電源來用)
香港六合彩開獎號碼查詢台灣超級大樂透彩中獎號碼查看部落格
更多世界各國樂透彩彩券彩票彩卷開獎資料請參閱:
[香港六合彩開獎號碼查詢台灣超級大樂透彩中獎號碼查看體育運動彩券彩票彩卷明牌討論區論壇]
- Mar 01 Mon 2010 02:57
[電腦硬體] 老舊IDE裝置的出路: IDE轉USB 2.0 或是 IDE轉SATA 轉接介面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